点击关注 关注我们吧~
一、钢尺的检定
钢尺由于制造误差、使用过程中的变形以及丈量时的温度和拉力的不同,使得实际长度往往不等于名义长度(尺子上注明的长度)。

因此,对于精密量距,丈量之前应进行钢尺检定,求出钢尺在标准拉力和标准温度下的实际长度,以便对丈量结果加以改正。钢尺检定后,给出该尺的尺长方程式。其一般形式为:
lt=l0+△l+al0(t-t0)
式中:lt—钢尺在温度t 时的实际长度;
l0—钢尺名义长度;
△l—尺长改正数,即在检定温度t0时钢尺的实际长度与名义长度之差;
a—钢尺的线膨胀系数,当钢尺温度变化1℃时,其值约为1.16×10-5~1.25×10-5;
t0—钢尺检验时的温度;
t—钢尺量距时的温度。
钢尺的尺长方程式可与标准尺进行比较求得,也可利用已知精密基线确定。工程施工单位通常可送有检验条件的测绘单位进行检定。由于尺长改正数△l 会因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,故当钢尺使用一段时间或必要时,应对钢尺重新检定,给出新的尺长方程式。
二、精密量距的方法
1、定线
清除直线方向上的障碍物,用经纬仪定线,并用钢尺进行概量。依次定出各整尺段(比钢尺长度短2~3cm) 端点的位置,打下直径10cm左右的大木桩,桩顶距地面应有一定高度。丈量时钢尺不会触及地面,桩顶上固定一白铁皮,刻十字线(一条线应在直线方向上,另一条线则应垂直于直线)作为丈量的标志。

2、量距
用检定过的钢尺依次丈量每个尺段的距离。丈量时钢尺要挂上弹簧秤,拉至标准拉力(检定时用的拉力,30m钢尺一般为10kg), 并使钢尺贴在桩顶十字线上。两端同时读取钢尺读数,计算尺段长度。为了检核,共丈量3次,每次要移动钢尺位置。3次计算的尺段长度相差一般不得大于2~3mm, 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该尺段的观测结果。为了进行温度改正,每量一尺段应测温度一次。
往测结束后要进行返测,称为一测回。根据精度要求,可测数个测回。
3、测量相邻桩顶间高差
由于所丈量的距离,是相邻桩顶间的倾斜距离,为了进行倾斜改正,就要用水准测量测出相邻桩顶间的高差。为了检查桩标志在丈量过程有无变动,水准测量应在量距前、后各测一次,2 次高差之差不应大于10mm, 取2次高差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。
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